李晨光

发布日期:2020-07-18

李晨光,男,1983年1月出生,汉族,黑龙江佳木斯人,中国共产党党员,管理学博士,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点副导师、秘书,北方工业大学企业管理智能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,2017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,中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研究会、北京市专家联谊会会员。主要研究领域:技术创新管理、复杂网络、复杂适应系统、大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(国家级)、主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(省部级)、获得2017年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——青年拔尖人才个人项目资助,主持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、优青创新基金1项、优青培育计划项目1项、教改课题1项,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级、省部级课题多项,出版专著1部,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源刊、EI源刊、CSSCI源刊(含教育部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认定A类权威期刊)论文20余篇。曾受邀独立开发中国神华集团神东公司《神东定额管理系统v1.0》;参与开发《面向大型企业的复杂物流仿真系统》;参与《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标准化研究》编写;参与工信部“国家投资与工业经济运行关系”项目;参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文件起草,编写《管理体系工作管理手册》,并作为联系人参与2014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贯标试点(评审、宣贯、培训)工作;参与第21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评审工作等。

学历背景

 

2016年—2017年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 Ceske Budejovice(CZ)访问学者、研究员

2010年—2014年 北京工业大学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、博士(提前攻博)

2007年—2010年 北京工业大学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 工商管理专业、硕士(免试推荐)

2003年—2007年 首都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、本科

主讲课程

 

专业必修课程:运营管理

专业选修课程:物流与供应链管理

研究领域

 

技术创新管理:科技政策及其企业响应、创新管理、创新网络

复杂网络:渗流、鲁棒性、复杂动力学演化机制

复杂适应系统:系统建模、多主体仿真、动力学机制分析

大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:深度学习算法、网络爬虫、数据挖掘与分析

科研项目

 

主持:

1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申请人、主持人):2016/1—2018/12《政府项目式驱动创新行为的企业响应机制研究:复杂适应系统视角》(71503011)

2、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(申请人、主持人):2016/9-2018/12《北京市创新政策响应模式与驱动路径研究》(16GLC04)

3、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——青年拔尖人才个人项目:2018/1-2020/12(2017000026833ZS02)

4、北方工业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基金(申请人、主持人):2017/3-2018/3 (1743012)

5、北方工业大学优青培育计划(申请人、主持人):2017/1-2017/12 (XN019019)

6、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研究项目(申请人、主持人):2018/1-2019/12(XN009-040)

7、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(主持人):2015/4-2016/4 (15QDJ0021)

 

主要参与:

1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第一参与人):2017/1-2019/12 《区域知识战略定位方法研究:基于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评估》(71603004)

2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第三参与人):2017/1-2019/12 《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下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式与优化分配模型研究》(71603005)

3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(第一参与人):2015/1-2017/12《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多网络建模及应用研究》(14YJC630035)(已结题)

获得荣誉

1、2017年,北京“高创计划”入选人员——青年拔尖人才

2、2017年,北京市大学生物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

3、2016年,获北方工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

4、2016年,获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优秀共产党员

5、2016年,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获三等奖

6、2015年,北方工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最佳教案奖

7、2015年,指导学生参加GMC挑战赛获国家二、三等奖

8、2014年,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

9、2013年,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

科研成果

软件著作权:

《面向大型企业的复杂物流仿真系统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审核批准,登记号:2011SRBJ3073

专著:

李晨光.集群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响应机理——“自下而上”的复杂涌现.新疆人民出版社,2016. ISBN:978-7-228-19462-9

WoS & Scopus检索:

1. Tao Fu, Liling zou,Chenguang Li(*), Junbo Zhao, A relatively simple model for percolation properties of real networks, Physics Letters A, 2017,381(32): 2578-2582. SCI期刊. WOS:000405976500004

2.Chenguang Li(*), Yongan Zhang, Percolationon the Institute-enterprise R&D Collaboration Networks, Open Physics, 2015,13(1): 50-62. SCI期刊. WOS:000349285100006

3. Tao Fu,Chenguang Li, Liping Guo, and YanniWang, How we view competitions between the converging Internet socialplatforms: Does higher user number mean the final victory? INT J MOD PHYS C,vol. 26, (no. 8), pp. 1550084, 2015. SCI期刊. WOS:000353956300001

4. Hitka M., Lorincová S., Bartáková G. P.,Chenguang Li, et al. Strategic Too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Operation of SMEs in the Wood-Processing Industry[J]. BioResources, 2018, 2(13): 2759-2774. SCI期刊. WOS:000429205100044

5. Libetinová, L., Hitka, M.,Chenguang Li, Caha, Z., Motivation of employees of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companies in the Czech Republic and in a Selected Region of the PRC, MATEC Web of Conferences, 2017,134: 00032. EI:20174704441452

6.Chenguang Li(*), Guihuang Jiang, The Impact of Resource from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Projects on Firm Innovation: An Exploration through Echo Model Simulation, Lecture Notes in Management Science,2016,56:153-159. WOS:000391644000025

7.Chenguang Li(*), Yongan Zhang, CAS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Cluster Innovation Network Structure Influences Innovative Capacity, Advances in Education Research, 2013, 48: 695-706. WOS:000345565400130

8.Chenguang Li, Martina H. Identification of the Area for Proper Integration of Three Current Storage Objects into One Complex Logistics Point[J]. LOGI – Scientific Journal on Transport and Logistics, 2017, 8(1): 38-47

9. Zhang Yong-an,Chenguang Li(*),Mechanism of firm's response to innovation policy in industrial cluster: Based on echo model, Assistive Technolog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,2013, 1129-1139. EI: 20140217176166

10. Sarkan, B., Stopka, O.,Chenguang Li, The issues of measuring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noise of road vehicles, Communications - Scientific Lett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Zilina,2017,19(2):50-55

11. Bartuska, L., Jerabek, K.,Chenguang Li, Determination of traffic patterns on urban roads, Communications - Scientific Letters of the University of Zilina,2017,19(2):103-108

12.Chenguang Li(*), Yongan Zhang,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Core-structure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Network: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Performance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, 2013,3(3):.73-79.国际期刊ISBN 2225-8442

13.Chenguang Li. Market Opportunity and Policy Support for Chinese Old Aging Industry: An Application of Text Mining. SHS Web of Conferences, 2017, 39:01015

国家基金委、教育部管理类A类、B类权威期刊:

1.李晨光(*),张永安, 集群科技政策全要素关键路径及企业响应效果研究, 管理评论, 2015, 27(2):145-157.

2.李晨光(*),张永安, 区域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, 科研管理, 2014, 35(9): 25-35.

3.张永安,李晨光(*). 复杂适应系统应用领域研究展望, 管理评论, 2010, 22(5): 121-128.

CSSCI期刊:

1.李晨光,张永安, 王燕妮. 政策感知与决策偏好对创新政策响应行为的影响,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, 2018, 39(5): 3-15.

2.李晨光,企业响应科技专项政策的资源获利用机制探析,科技进步与对策,2016, 33(10): 89-95.

3.张永安,李晨光(*), 区域企业响应科技政策创新的回声模型构建,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, 2013, 34(9): 86-96.

4.张永安,李晨光(*), 基于Wilks判别式分析的集群创新科技政策分类测度研究——以中关村为例, 情报杂志, 2013, 32(4): 194-201.

5.李晨光(*),张永安, 企业对政府创新科技政策的响应机理研究:基于回声模型,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3, 30(14): 81-87.

6.李晨光(*),张永安, 创新科技政策作用要素及其响应研究述评, 技术经济, 2013, 32(3): 41-45.

7.张永安,李晨光(*), 创新科技政策及其三阶段周期研究,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, 2012, 33(4): 19-26. 本文被山西日报转载

8.李晨光(*),张永安, SFM在集群科技政策中的应用——以中关村集群政策情报为例, 情报杂志, 2012, 31(9): 43-49.

9.李晨光(*),张永安. 集群创新科技政策“效用—响应”测度分类研究, 中国科技论坛, 2012(10): 24-30.

10.张永安,李晨光(*), 集群创新网络中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分析, 现代情报, 2010, 30(6): 6-11.

11.张永安,李晨光(*), 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资源利用率的影响研究,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, 2010, 31(1): 81-89.

12.李晨光,张永安. 产学研创新网络链接异构与鲁棒性的渗流分析. 系统工程, 2018(录用)

社会及学术兼职

国际期刊《Logi:Scientific Journal on Transport and Logistics》(ISSN 2336-3037),编委

北京六方四合技术中心技术顾问、河北纪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顾问

版权所有 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(认证平台)Platinum China丨 网站: www.shidezhuang.com丨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37号

Baidu
sogou